1、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基本概况
“控制科学与工程”2011年被批准为我校重点建设学科,2021年新增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该学科以轨道交通装备、包装智能控制、新能源发电与应用等领域为研究背景,着重围绕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经过建设与发展,在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打造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实践中,本学科已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方面形成了稳固的研究方向,具有鲜明的轨道交通、包装、冶金等特色。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占比30%,博士占比76.7%,建成了以研究生导师团队为核心、以优秀中青年博士为主体、多学科交叉的高水平学术梯队。学科以“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与装备”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电传动控制与智能装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为支撑,拥有“复杂电气测控系统及应用”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轨道交通自动化”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交流控制与智能交通”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工信部“信息工程”产教融合项目等省部级创新平台。
2、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学位授予情况
该学科2020年划入轨道交通学院,2022年按照二级学科招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23人,暂未有毕业生。
3、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情况
2022年度学院利用自有平台资金投入25万多元资助学科所属“电力传动与控制团队”、“电子材料与器件团队”、“智能信息与网络系统团队”三个团队开展日常科学研究。其中学校为学科下达建设经费10万元,其使用情况如下:
(1)打印复印出版费1.1397万元;
(2)科研耗材费5.325354万元;
(3)结余3.534946万元。
4、学科建设所取得成效情况
(1)学科负责人情况
学科负责人何静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列车轮轨关系与故障诊断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成果应用工作,2022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重载铁路轮轨动态相互作用机制与线路服役性能演化规律,编号:2021YFF0501101,时间:2021.12-2025.5,经费:1151.56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 项(基于轮轨状态多源感知的高速列车轮对踏面损伤诊断与容错控制,编号:52172403,时间:2022.1-2025.12,经费:58万元);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现代包装人才“四融四全”培养体系重塑和实践,排名:第3);发表SCI 收录论文2 篇、中国高质量T1级科技期刊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2)人才队伍建设
选拔并新增校内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名,株洲国创轨道科技、北汽等企业校外指导教师5名,极大充实了导师队伍。新引进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5人。选送黎朝晖博士、廖淋圆博士、梁娇娇博士、吴雪萍博士在企业或高新技术园区任科技特派员,朱敏博士在日本留学访问,王欣教授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拟赴英国访学。
(3)科学研究
依托该学科,导师科研成果实现新突破。“网络化多电机系统精准协作理论与方法 ”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立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自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厅重点等项目7项,横向课题4项,科研经费到帐879.9万元(截至11月24日科技处统计数据)。发表科研论文46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28篇,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8项,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8项。
(4)学科竞赛
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其中,获得“华为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南省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1项;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三等奖1项;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华中赛区)二等奖1项;湖南省高校第五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湖南省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2项;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
5、轨道交通学院学科建设的困难和未来规划
湖南省现有6所高校设置了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点,其培养特色鲜明、综合实力与优势突出。我院该学科特色不突出,每年培养规模难以匹配湖南培育轨道交通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学科梯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我校在人才竞争方面处于劣势,人才引进难度不断加大,导致学科建设进程缓慢、学科竞争力不强。
加快学科梯队建设,培养或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力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方面有所突破,并通过奖励计划,使高水平论文产出力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轨道交通学院
2022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