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English| 学校首页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作者: 时间:2023-10-28 点击数:

 

学位授权点代码名称:0854电子信息

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点下设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2个专业领域,主要依托计算机学院、轨道交通学院,以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智能制造、先进包装等区域优势产业或特色学科为背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

本学位授权点以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与装备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智能信息感知及处理技术智能感知与网络化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为支撑,拥有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工业物联网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智能感知及信息处理湖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等7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和轨道交通自动化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轨道交通线路智能运维车载电子与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化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等省级研究生教学基地。目前,本学位授权点有专职导师及教师46人,校外行业产业导师50人。拥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121人才工程、湖南省学科带头人等近20人次,学位点拥有1工业智能研究与创新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轨道交通高性能控制与智能运维湖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

1.1培养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面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区域支柱性产业或新兴产业学校包装教育特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实事求是、勇于钻研、严谨诚信的科学精神;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掌握在电子信息相应专业领域从事工程研究、开发和应用所必须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实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1.2培养方向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点目前设置2个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本方向面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应用领域,开展新型功率器件、电子材料与器件、集成电路与系统、电子电路与系统集成、嵌入式系统、智能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计算机技术

本方向面向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应用领域,开展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计算机通信区块链、工业智能、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搜索、智能决策、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1.3师资队伍

2022学位点共有校内硕士生导师教师46人,其中其中教授14,约占30.4%;副教授19人,约占41.3%;具有博士学位37人,约占80.4%有行业经历16人,约占34.78%学位点校内导师中有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点负责人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1人、湖南省青年教学能手1人。近三年已有4名青年教师分别到日本信州大学、湖南大学、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学位点负责人龙永红教授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株洲市首批高层次人才,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主持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级项目6项,牵头编撰了《中国动力谷产业发展规划》等产业规划4项,完成横向项目10余项。学术骨干有20余人,这些学术骨干都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有长期的研究生培养经历。本学位点逐步建设了一支能够满足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需求。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富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校内导师队伍。

本学位点拥有校外行业产业导师50人,多为来自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时代电气、北京元码基因等大型国企中高级技术人员。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每个硕士的培养由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企业导师共同指导。

1.4研究生教学科研平台

本学位点高度重视各类科研平台的建设,拥有“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与装备”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智能信息感知及处理技术”和“智能感知与网络化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工业物联网”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智能感知及信息处理”湖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协同研究中心”湖南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等7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和“轨道交通自动化”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轨道交通线路智能运维”、“车载电子与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化”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等省级研究生教学基地。

 

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2.1思政教育

“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专业教育深度融入思政教育,一个目标、两大载体、三重合力、四大重点为思路,深化内涵建设,服务三高四新践行产业报国育人才
    1)服务一个目标。明确建设面向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的现代产业学院的总目标,着眼于培养轨道交通优势产业第一线的应用工程师。依托株洲世界级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大背景,紧密结合学院专业品牌活动,力争为研究生工作打上鲜明的专业特色烙印。
    2)依托两大载体。统筹思政教育、创新平台两大载体,建立创新与思想政治相融合的教育平台,定期开展“本硕思政共建”小课堂,开展专题讲座6场,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思政教育出课堂,进企业,观展示。日常教育组织学生进企业、入园区等举措激发学生产业报国热情2022年共走访87家企业开展相关调研活动;创新平台进园区,促参赛,触前沿。搭建协同创新中心专业教育及思想教育平台,拓宽实践教育教学渠道,转化创新实践成果推进学生创新能力建设。
    3)汇集三重合力。党政支持强推力。党政班子统一思想,形成无教育不思政,无支部不思政,无师生不思政的思政教育大格局,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学生获评国家奖学金1人,优秀研究生2;学教联动促磁力。引企入教,汇集企业资源;送生入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共计50余处,多渠道融合轨道产业链,努力实现钻进产业链搞教学。科研竞赛活力。组建社团-小组-双创班的科研三级体系,全面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4)抓好四大重点。健点,形成领导、导师、辅导员干部队伍全员参与的育人矩阵,思政育人效果不断扩大;保点,形成各项工作皆思政的育人合力,全过程育人顺利实施;抓点,汇聚各方育人平台,推进产业专业教育及就业服务,全方位育人成效显著;创点,思政教育深入融合各方载体,开启抖音直播等,全媒体育人成果丰硕。

2.2科学研究

依托学位点2022年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6项,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4项。张昌凡教授牵头申报的网络化多电机系统精准协作理论与方法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李长云教授牵头申报的基于工业设备泛在互联的智能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张龙信博士参与的异构并行与分布式系统的任务调度理论和并行算法设计方法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获批湖南省“轨道交通线路智能运维”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发表科研论文86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43篇,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8项,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8项。

2.3招生培养与就业

 

报考2022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171实际录取68人,其中第一志愿录取45人。报考2023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422,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授予学位18,其中1篇论文获批学校优秀硕士论文。18名毕业生均已就业,就业率100%,其中1毕业生考取双一流高校博士。

学位点强化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管理。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开展培养工作,强调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加强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专家为研究生开专题学术讲座18次。积极推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获批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校级立项1项。获得华为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1项,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二等奖1项,第一届湖南省研究生计算机创新大赛二等奖2项;第三届湖南省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三等奖1项;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湖南省高校第五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三等奖1项;湖南省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全年论文发表20篇,SCI收录7篇。授权专利及软著11项。

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位点有影响力的师资不多,高水平标志性成果较少,国家级课题项目偏少团队研究方向不够集中,缺乏凝聚力研究生学术交流支持力度偏弱。

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4.1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遴选新增校内(校外)硕士生导师3-5人,实施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加强研究生导师培训与研修,提升导师的研究生指导能力。开展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查、校级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评选活动,积极申报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4.2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推进科教产教融合,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依托学科竞赛、科研平台、导师团队,促使研究生深度参与科研活动,强化研究生科研素养训练。争取实现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及省级研究生创新项目立项新突破。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加大企业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深度和广度,健全完善实践培养环节,完善专业实践方案和实施细则,加强管理和考核,抓实专业实践环节。

4.3加强科研团队内涵建设

加快学科梯队建设,凝练聚焦研究方向,推进学科平台整合,培养或引进高水平博士。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力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方面有所突破,并通过奖励计划,使高水平论文产出力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 2016-2018 湖南工业大学轨道交通学院